九州物流网2024-03-06
服装、家具、家电被称为外贸出口老三样。其中,服装是2023年我国仅有的两个出口规模超万亿的类目。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我国服装出口达1.12万亿元。
这个万亿出口赛道是中国众多全球化品牌的孕育场。仅仅苏州虎丘的婚纱产业,就造就了“跨境电商第一股”兰亭集势,将SHEIN送上马,为黄峥创立拼多多带来一桶金。
这个万亿赛道也是中国企业外卷最血腥的角斗场。SHEIN、阿里巴巴、字节跳动和拼多多这四大出海巨头,他们的外卷正是从服装赛道开干的。
2021年6月,阿里巴巴创立快时尚独立站AllyLikes。2022年9月,拼多多旗下Temu以服装为核心类目登陆美国,隔几天,字节跳动也宣布正式上线快时尚跨境独立站IfYooou。
回头来看,AllyLikes和IfYooou已经陨落在历史长河中。不过快时尚独立梦碎,巨头们旋即转入了平台之战。
2023年5月,SHEIN正式在美国开启了平台模式。2023年9月,TikTok电商在美国上线了全闭环,服装很快跻身第一类目。2024年2月,速卖通在首页开辟了女装频道Viva,开始重金投入服饰品类,菜鸟也开通“跨境服饰专线”护航出海。在全球狂飙的Temu更是与SHEIN持续展开服装供应链争夺战。
为何服装赛道成为了各方全球化棋手必争的“急所”?在这个巨头虎视眈眈战不休的赛道,中小企业还有生长的机会,是否能“隔岸观火”?
本期「贸行四海」将通过选取数家代表性品牌,介绍他们的出海方法论,来为大家分析这场万亿赛道上的怒海争锋。
01
服装赛道为啥成了四巨头的“急所”?
急所,急于抢占之处。发源于围棋术语,是指下棋时马上需要处理的地方,往往是影响攻守,死活,大局的必争点。
出海四巨头之所以将服装赛道视为“急所”,正是看重此处是绕开亚马逊,攻入欧美电商市场的捷径。
一直以来,亚马逊通过打造正循环的飞轮效应,造就了稳固的“马奇诺防线”,稳坐住了全球电商一哥的铁王座。
亚马逊飞轮效应
不过亚马逊的“飞轮效应”并不是处处都显灵。嘉御资本创始人卫哲在与品牌工厂对话的时候就指出,亚马逊把自己理解为超市,所以它是以单品割裂,把整个平台当做一个店铺管理。
品类决定一切,只要是有产品组合的,亚马逊都不友好。在卫哲看来,SHEIN的成功,就是因为服装品类亚马逊不友好。
据2020年的一份调研显示,服装品牌是亚马逊推出自有品牌最多的品类,共计超过1万种产品,约占亚马逊自有品牌总和的一半。但亚马逊服装服饰类的销售额中,仅有9%来自其自营品牌。
除了非标和讲究产品组合,服装类目还有第二大特点是消费高频。根据Kantar统计,2019年美国消费者人均每年购买65件衣服,仅排其后的英国消费者人均购买50件新衣。
独立站资深卖家介绍,很多企业都想打造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独立站,但独立站很挑品类,只有所运营的品类可以产生高频消费和高回购,才能维持独立站的高投入,保持健康运营。
服装类目对亚马逊不友好,但是对独立站很友好。据Builtwith数据显示,2022年Shopify 上最受欢迎的品类第一是时尚,有超过 100,806家商店出售,第二是服饰,约有81,666家商店,第七是女装约有33298家商店。
从广义上说,时尚、服饰、女装,都是服装类目的细分子类目。显然,服装是Shopify当之无愧的第一类目。
02
中国服装品牌出海的四个样本
市场够大、消费高频、亚马逊又控不住,服装赛道自然成了巨头们必争之地。
以服装类目为支点,四大中资出海平台们急速逼近亚马逊。据SensorTower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Temu和SHEIN的下载量首次超越亚马逊。
另据data.ai统计,从活跃用户上看,在2023年全球购物类APP活跃用户排名中,亚马逊仍居榜首,而SHEIN上升三名位列第四,Lazada和Aliexpress、Temu分别位第五、第七位和第十二位。
被“围剿”的亚马逊也以降低抽佣来争取民心,宣布从2024年1月起,把售价低于15美元的服装产品的抽佣比例降至5%;把价格在15-20美元之间的服装产品的抽佣比例降至10%。此前,这两类产品的抽佣比例均为17%。
那么平台巨头们打生打死之际,众多的中小服装出口企业又该如何自处呢?
本文我们将以“SHEIN、赛维时代、安踏、Art by Physicist”四家品牌为样本,结合贸行四海的品牌研究方法论,抛砖引玉,与大家一起讨论“如何与SHEIN怒海争锋”。
03
品牌出海先要选好生态位
相信每一家从事全球业务的企业创始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个全球化的品牌梦,无论是跨境电商卖家,还是中国出海品牌,还是传统外贸公司。
不过根据过往与圈内的交流情况,「贸行四海」发现,一提到品牌出海,很多朋友不自觉地把所有的品牌混在一谈。甚至很长一段时间,跨境电商行业是以销售额来排队吃果果的,百亿大卖、十亿大卖、亿级大卖、中小卖家。
实际上,想探出品牌出海这条路的企业,在起步之前,就要做好自身的品牌规划,锁定自身的生态位。
如上表所列,「贸行四海」选择了四家处于不同生态位,在各自生态位都极具特点和优势的品牌,来为大家侃侃生态位。
1.SHEIN-全球快时尚的链主企业
在2014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还是闷声发大财的阶段,SHEIN就选择走向前路荆棘的窄门,将目标先设定为了“线上版ZARA”。如今,SHEIN已跻身全球四大时尚品牌,比肩ZARA、H&M和优衣库。
2023年4月,SHEIN在巴西市场试水平台模式后,于当年5月在美国市场推出平台模式,走上了“自有品牌+平台”双引擎发展模式。SHEIN也正式入列平台之战。
2.安踏:聚焦运动服装赛道的垂类霸主
这家“不想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的品牌,从2019年以来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速。2019年安踏联手腾讯、方源资本一起收购了全球知名户外品牌始祖鸟、萨洛蒙的母公司亚玛芬。
2021年,安踏发布了新十年战略,将“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战略升级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
2023年2月,安踏集团成立了东南亚事业部,在东南亚数国开展了直营零售业务。安踏集团也宣布将在今年3月6日在美国市场进行安踏ANTA品牌产品的第一次发售。
3.赛维时代是从性价比至上,走上品牌之路的跨境电商品牌代表
2012年,赛维时代的创始人陈文平、陈文辉锁定服装赛道,一边以“大量开店,海量铺货”的店群模式抢占市场份额,一边积极打通服装上下游产业链。
既要又要的赛维时代,如今产品已经涵盖服饰配饰、百货家居、运动娱乐、数码汽摩四大品类,孵化出了15个年销售额过亿的品牌,还有众多年销售额过千万的品牌。
仅就服装赛道而言,赛维时代旗下的内衣品牌Avidlove、家居服品牌Ekouaer、男装品牌Coofandy的多款产品都稳居Amazon Best Sellers细分品类前五。
4.Art by Physicist是全球新一代DTC品牌的代表
创始人Kitty Yeung杨凯蒂是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常年生活在德国。这位物理学霸同时也对艺术与时尚有着极大的热情。起初Kitty只是将可穿戴科技时尚的项目作为自己的爱好,后来随着各界关注度越来越高,她创建了自己的可穿戴科技时尚品牌“物艺”(Art by Physicist)。
与前三家品牌均是背靠中国供应链,从中国走向全球不同,物艺一开始就是全球化品牌。该品牌与 ARMOR ASCA 合作开发太阳能服装,得到微软的投资,致力于用科技+时尚的结合,让衣服也带上电。
04
不同的生态位有不同的品牌出海方法论
选择了不同的生态位,自然要匹配对应的方法论。
还是先从SHEIN说起。从SHEIN的发展历程来看,「贸行四海」认为有两个方法论的关键词,一个是“平替”,一个是“连接”。
SHEIN发展伊始选定的平替对象自然就是ZARA了。曾几何时,ZARA就是快时尚的代名词。SHEIN起手要做的就是比ZARA上新更快,款式更多,价格更便宜,将快时尚进行到底。
俗话说得好,学我者生似我者死。SHEIN如今的成功,肯定不是简单地平替,而是用“连接”重构了快时尚行业的价值链。
在生产端,从2014年开始,SHEIN便落址广州番禺,持续打造柔性供应链。SHEIN并非简单地颠覆了传统服装流水线大规模生产,而是成为了服装出口产业的新型组织者。
其通过多年的软硬件改造协同投入、订单保障和灵活合作模式,将原本分散在各个服装工厂的产能变成自身能掌控的产能,如拳在握,可收可放,让该集中的更加集中,让该灵活的充分灵活。
在营销端,SHEIN高度融入欧美潮流文化,是中国服装全球化品牌中,最早使用网红KOL的品牌。早期,找海外网红合作推广并不需要费用,SHEIN大面积给KOLL(社交账号只要拥有5000粉丝)免费赠送衣服,大大降低营销成本不说,还在年轻消费者心里种了树,逐步成为了欧美年轻人的心头爱。
2021年开始,SHEIN又推出了“SheIn X”设计师孵化计划,为年轻设计师提供出头天的机会,并将供应链优势开放给包括Forever21在内的品牌商、时尚杂志。2023年,SHEIN 表示,计划未来几年在巴西投资约1.5亿美元,与当地2000家服装制造商建立连接、形成供应网络。
正是通过重构价值链,建立“连接”关系,SHEIN充分调动了国内海外两个市场的资源,成为了全球快时尚的链主企业。
05
与SHEIN争锋,要学会“隔岸观火”
安踏在品牌全球化上,选择的方法论,「贸行四海」将其概括为“不动如山,侵略如火”。
在2020年坐稳国内运动服装第一把交椅之前,安踏主品牌一直专心国内市场的攻伐。
国内“安踏”守正,但在全球范围安踏可是知名的“并购王”。
2009年,安踏拿出当年净利润的三分之二,用6.5亿港币从百丽国际的手中收购了意大利运动品牌斐乐(FILA)中国区的专营权和商标使用权。
2015年,安踏收购了位于俄罗斯以及东欧市场的运动休闲品牌Sprandi(斯潘迪),两年后又收购了韩国高端户外品牌KOLON SPORT(可隆)。
2019年,安踏牵头组建合资公司,以46亿欧元,完成了对国际知名运动公司亚玛芬体育集团的收购,创下了中国服装行业及体育用品产业史上“最大一笔收购”。根据事后安踏集团发布的2019年财报,当年安踏集团的净利润为54.25亿元。
对此,丁世忠曾对外表示,“目前中国企业30年之内,几乎没有一个可以运营出一个亚玛芬这样的国际化品牌。”
正是通过一次次并购,安踏目前已经形成了专业运动、时尚运动和户外运动三大品牌群,大步迈向“世界的安踏”。
2021年,安踏发布了新十年战略,将“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战略升级为“单聚焦、多品牌、全球化”。这一次,不动的是单聚焦运动服装这个类目,全球化上则是如火如荼。
横向连接,走链主之路的SHEIN,与纵向聚焦,醉心垂类霸主的安踏,可以惺惺相惜。同处服装大赛道的其他企业,要么与之狭路相逢勇者胜,要么就是要另辟蹊径,学会“隔岸观火”了。
「贸行四海」在整理《贸行四海·中国品牌全球化报告》中发现,很多出海品牌正通过聚焦服务细分人群的方式,避开与链主和霸主们的正面对决,恰如出海四巨头选择通过服装赛道来绕过亚马逊。
举几个栗子,主打男性内衣的DAVID ARCHY,聚焦大码女装的BloomChic和Shapellx,定位街头时尚的Aelfric Eden,他们都是通过锁定特定人群而得以崛起。
当然,也有企业选择聚焦细分类目而不断沉淀品牌资产,如专注真丝类目的百丝特Lilysilk,被称为“The Amazon Coat ”的欧绒莱Orolay。
值得一提的还有擅长“无中生有”的品类开创者。在国内,白小T生生在有品类无品牌的T恤类目里破土而出,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而在海外,定位医疗服装的FIGS获得了数百万医疗工作者的喜爱,来自中国的工业安全鞋品牌SPIEZ在成立第二年营收就超过了八千万。
不同的生活工作方式、使用场景、理念出发,服装消费还有很多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也有很多的品类还没有领先品牌。
正如卫哲所说,目前跨境电商上有两大货盘,一个是中外通用,一类是海外独有的,嘉御资本只投专供海外市场商品的品牌。
比如「贸行四海」所介绍的物艺Art by Physicist,就走在了服装与科技结合的前沿,做出了独一无二的供给。
全球对环保公益的推崇,也催生了很多不一样的企业。比如首批使用废弃渔网再生尼龙纤维生产泳装的FISCH,用回收塑料瓶做材料生产高颜值环保鞋的深圳品牌VIVAIA。
几十年间,从三来一补,用“八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起步;
到跨境电商兴起,中国服装凭借性价比全球爆卖;
到如今的出海四小龙造船出海,众多中国服装品牌在全球竞风流;
服装这个万亿赛道的怒海争锋还在继续,只是我们已经驶入深海。
本文来源于物流指闻,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