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社会热点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入局折扣店的大卖场们,“质价比”时代来临

  近日,卜蜂莲花汕头市全国首家折扣店的开业,再次将零售业的视角吸引到了折扣店这一业态上。据了解,卜蜂莲花的首家折扣店位于汕头市潮阳区,是由潮阳中信店升级改造而来,于5月21日正式开业。

  近年来,随着零售市场的竞争加剧,以及其他渠道的分流,商超卖场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且营收下滑、利润亏损也成为了常态。此背景下,如何自救就成为了商超们的重要课题,如果说此前掀起的会员店、仓储店热潮是一种方向的话,那么今后折扣店或将成为商超们的新方向。

  01

  折扣店,大势所趋

  和很多商业业态一样,折扣店也是舶来品。

  探究折扣店的起源,它诞生于上世纪欧洲二战后百废待兴的市场环境。而且在经济越低迷的情况下,折扣店就越受欢迎,美国、日本均是如此。日本最大的免税折扣店唐吉诃德成立于1989年泡沫经济破灭的前夕。美国折扣店萌芽于二战期间,兴起于二战结束,60年代逐渐步入成熟。

  在2019年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陈立平教授,就曾提出一个鲜明的观点,未来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肯定是低价格零售业大行其道的一个时代。他认为,中国经济实际上已经过了它的最高峰期,开始往下走,居民收入同样如此,10年之后,中国会进入老龄化阶段,收入降低是一个确定无疑的过程。与此同时,以实体店低价格、专业品质将推动整个零售业的发展。

  另外,据DT财经联合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此前发起的“2021年轻人消费行为大调查”显示,年轻人出现了“想回归商品和服务使用价值”的趋势。在回答“购买商品时最主要考虑哪些因素”时,93%的人选择了“生活中需要”,还有差不多一半的人选择了“性价比高”。

  很明显,中国经济正处于从高速增长换挡回落的回调期,加之疫情等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使得消费者需求产生变化,对价格敏感度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比2021年下降了0.2%。与此同时,2022年,国内主打折扣零售的奥特莱斯,行业的销售规模增速为8%,这相比于其它的零售业态,如便利店、超市、专卖店等在增速上显然都高得多。

  多方面叠加因素,也就使得高性价比的折扣店业态,在国内迅猛发展。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折扣零售行业市场规模达1.62万亿元,同比增加2.12%,近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4%,目前处于扩张期。

  中研普华研究院数据也显示,折扣店将是未来10年发展最快的业态,其复合增长率为5.6%远远高于大卖场的2.5%,甚至也要高于便利店的5.5%。因此,我们结合国内市场经济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以及发达国家折扣店的发展历史来看,折扣店或将是中国现在以及未来的大势所趋。

  这从同业态的零食折扣店近年的发展来看也是如此。《零售圈》了解到,从2021年到2023年,零食折扣店的门店数量经历了飞速的增长,从最初的2500家激增到2022年的1.3万家,再到2023年底的约2.2万家,预计到了2024年底将达到3万家左右。

  02

  会取代超市大卖场吗?

  事实上,传统超市入局折扣店赛道,卜蜂莲花并不是第一家。早在2021年家家悦、人人乐、盒马等就已经率先进入了这一赛道;2022年10月,物美开了一家名为“美淘”的折扣店;之后,在去年永辉也切入了这一赛道。

  也因此,面对折扣店的崛起,有人认为传统商超在未来可能会被取代。比如,盒马前CEO侯毅就曾表示,硬折扣店不是泡沫,是零售真功夫,未来会取代超市大卖场。

  从某种程度上讲,折扣店确实对超市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和威胁,因为就其品类、定位来看,与商超的重叠性是最大的。而折扣店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就意味着对传统商超的冲击是持续性的。

  蚂蚁商联董事长吴金宏就曾表示:“低价零食的开店速度和影响是‘蝗虫过境,寸草不生’。同时,对传统超市的零食板块、饮料牛奶等影响非常大,在一些地区商超里已经有大概30%左右的份额丢掉了。”

  但因此就认为,折扣店会取代超市大卖场显然是有点冲动了。

  除了取代超市大卖场外,市场还有另外一种声音:低价可能会破坏现有的渠道生态,且国内市场的高端化进程从未止步,折扣店不具备长期商业潜力。

  对这种声音,显然也是不合理,因为从其他国家的零售业发展经验来看,随着经济、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消费者的消费观念也会出现两极分化,分别涌向低和高端两头。这说明,折扣店这一业态并非不具备长期商业潜力,还是有着存在基础的。

  综上,《零售圈》认为折扣店与商超并不是水火不容,彼此替代的关系,相反它们是完全可以共同存在的。比如永辉超市,就既有会员店,也有折扣店;其他超市比如家家悦也都是多业态共存。

  据了解,目前除了综合超市、社区生鲜食品超市及乡村超市这三个细分业态外,家家悦还有便利店、折扣店、宝宝悦、电器百货等其他业态。

  03

  核心是什么?

  业内通常将折扣分为“软折扣”和“硬折扣”两种。

  “软折扣”主要是通过销售临期、过季、瑕疵产品及尾货等,以打折、特价的形式吸引顾客。这种模式在零售渠道中十分常见,例如奥特莱斯就是典型的软折扣代表。通过清理库存,商家能够回笼资金,减少库存积压。在国内,好特卖作为软折扣的代表,同样通过主打清库存的策略吸引了大量年轻消费者。

  “硬折扣”模式则更加注重供应链的优化,通过直接从厂家采购或代工生产,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实现低价销售。在过去几年中,很明显主打硬折扣模式的品牌增长速度尤为突出。

  而从已入局折扣店的连锁超市企业来看,目前大家也都多为“硬折扣”。那么在这些折扣店中,什么是它们最核心的东西呢?

  是“便宜”吗?

  生鲜传奇董事长王卫曾在演讲中指出,折扣店的本质不是便宜,是善于“表演便宜”,是卖得极好的商品组合陈列。同时,他也认为,折扣店的核心不是更便宜,而是更有效率,效率靠控制成本来变现。

  另外,也有人从国外硬折扣代表奥乐齐(ALDI)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方法,提出了成本管理与成本结构式是成功的决定因素。

  以上之外,《零售圈》从商超与硬折扣的本质特征出发,认为最核心的还是一下两点:

  一是选品能力。除了承接部分传统商超的临期食品外,连锁折扣超市主要依赖自采购商品。这对采购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一旦决策失误,将导致库存积压,成本攀升。为了避免库存变成“垃圾堆”,折扣店必须保持门店的高周转率。所以,在“低价”的表象下,真正考验的依旧是折扣店能否精准找到用户真正需要的好产品。

  二是对供应链的改造能力。折扣店低价货源主要来源于渠道库存和产能过剩。但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折扣店的“套路”也层出不穷。有些商家将“临期”与“过期”产品混为一谈,有些则混入国外不知名的“进口”商品。虽然这些低价商品混入折扣店,给消费者一种疯狂打折的错觉,但折扣赛道的真正核心依旧是对供应链资源的掌控。

  如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立平所言,当前的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变得更加理性,消费者愿意为商品的品质、功能买单,但不愿意为花里胡哨的概念、品牌溢价买单。在这种情况下,高质价比成为关键因素。在《零售圈》看来,随着“质价比时代”的到来,传统大卖场们入局折扣赛道也意味着迎来更加广阔的蓝海市场。

  本文来源于零售圈,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零售,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