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社会热点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农村物流,站上新风口

  5月11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有关工作,提出补齐大宗商品物流、冷链物流、农村物流等短板,统筹推进全社会物流成本实质性下降。作为其中的一个重点环节,农村物流该从哪些地方补齐短板,又怎么补呢?

  关键一:加快补齐县乡村物流设施短板,完善健全农村三级物流体系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这是自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九年提及农村物流体系建设。

  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是“快递下乡”“快递进村”工程的核心内涵。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我国已累计建设2600多个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超过15万个乡村电商和快递服务站点。


  不过,对于我国广袤的农村而言,这样的数量还比较有限。交通运输部提出健全农村三级物流体系基础设施方面,共建共享成为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要秉持集约高效、多站合一、资源共享原则,科学谋划县域交通物流设施布局,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建设。

  健全完善县域公共配送中心,实现统一采购、仓储、分拣、运输、配送。因地制宜分类分级补齐乡镇物流场站短板,优化提升现有场站,提高运营效能。突出抓好村级物流站点布局建设,逐步实现具备条件行政村的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全面覆盖,释放“一点多能”的服务效应。

  在网路组织和运用上,提出两个重要方向:客货邮融合、共同配送。针对农村物流薄弱问题,统筹农村地区邮政、快递、交通、供销、商贸流通等相关资源,客货邮和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组织集约的共同配送模式成为农村高效流通的最佳方式。

  客货邮融合的关键是拓展客运站物流服务功能,以及用好城乡公交车的网路资源。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各地积极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探索形成了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方法。截至目前,全国1100余个县级行政区部署开展农村客货邮业务,开通客货邮融合线路1.1万余条,建成农村客货邮服务站点5万余个,农村客运车辆年代运邮件快件超过2亿件。

  共同配送能通过资源整合,降低物流成本,加速流转效率,提升快递服务质量。不同的快递企业在县级共配中心汇集,通过“共仓、共拣、共配、共运”,形成县、乡、村三级物流共配体系;上行的快递从村级服务点统一被运至共配中心后,再由各家快递分别发出。这种模式不仅延伸了快递企业的服务触角、方便了农村群众寄收快递,更大大降低了快递运输成本。

  下一步,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邮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协同配合,强化农村物流发展顶层设计、系统谋划和整体推动,特别是注意建立起适合当地实际的,合理化、市场化的利益协调机制,以充分利用交通运输、邮政、商务、农业、供销等既有资源,打好政策组合拳,加快推动农村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关键二:持续推进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打通农产品上行“最先一公里”

  农产品销售事关农民群众的钱袋子,运得出、卖得好是关键,而冷链物流又是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这是自2017年以来,农村冷链物流连续第八年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

  由于发展起步较晚,我国冷链物流的跨季节、跨区域调节农产品供需的能力仍然不足,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覆盖全国的骨干冷链物流网络尚未形成,高效服务于农产品上行的冷链物流通道有待做深做实。

  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的建设,农业农村部首先提的是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2021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确定了121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强化县域统筹,整体布局建设,创新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探索产地冷链物流运行模式。2022年,又公布76个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试点推进县(市、区、旗)名单,分别给予千万元级的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其次,是在产地田间建设更多仓储保鲜冷链设施。2020年,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支持河北等16个省(区、市)选择产业重点县市,依托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在产地田间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范围涵盖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

  农业农村部2023年7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我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央财政共支持建设7.5万个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库容1800万吨以上,县级覆盖率达70%以上,产地冷藏保鲜能力、商品化处理能力、产后集散能力、均衡供应能力和产业抗风险能力显著提升,农产品损耗率大大降低,有力推动了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同月,农业农村部又印发《关于继续做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重点建设3.5万座仓储保鲜设施、250座产地冷链集配中心,实现新增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库容1000万吨以上。

  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冷链物流相关企业数量已超3.6万家,且近五年来,持续保持30%以上的年增速稳步上升。但行业向下进入农村地区的积极性还不够,这是因为农村地区冷链物流运营成本较高。主管部门除了通过财政补贴引导行业企业进入农村地区外,还应考虑综合运用土地、税收优惠等手段。

  此外,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广泛接受冷链这一新鲜事物。特别是依托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鼓励更多运营主体与冷链物流企业加强合作,共建共享、合作联营、成网配套;加强产地到销地直达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建设,促进解决脱贫地区农产品“卖难”问题;开展净菜、预制菜加工,为餐饮企业、学校等终端大客户提供直供直配服务。

  关键三: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因地制宜推动服务模式创新

  要补齐农村物流短板,除了科学有效的规划,更重要的是活儿要有人干,要有企业来落实。长期以来,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且村落分散,导致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过高,很多物流公司不愿在农村构建物流体系,物流成为农村电商发展路上的一道坎。

  此外,各地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同,物流服务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为此,要尽快打造一批具有统筹网络设施利用和服务运行能力的龙头物流企业,不能像现在小而散的格局,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提高农村物流的组织化程度和供需适配精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多样化服务,构建起农村物流的供应链体系。

  邮政快递业相关内容连续12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火热兴起,中国邮政、顺丰速运、中通快递、申通快递、韵达速运等快递物流企业纷纷入场农村物流市场。2023年12月末,抖音联合多家快递企业在全行业发起“快递助农”直播周活动,四川春见耙耙柑、江西赣南脐橙、陕西洛川富士苹果、山东烟薯、广西武鸣沃柑等原产地鲜销农产品走进抖音直播间,受到消费者喜爱,助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农特产品+直播电商+快递物流”融合发展,正成为乡村振兴、快递进村新模式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目前头部物流企业,如菜鸟、苏宁、京东、顺丰等已基本完成了全国仓库的布局,但相互之间的共享性较差,如果能实现存量资源的互联共享和整合优化,形成覆盖全国农村市场的仓储网点,从而实现物流体系的资源共享,可以降低农村物流成本。

  除了这些全国性的快递物流龙头企业外,各地地方政府也在培育区域性、系统性的农村物流龙头企业,特别是一些地方积极开展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

  加快培育龙头物流企业,必须要以政府为主导,综合发挥财税、土地等的指导作用,还要引导物流企业与农产品相关产业间建立起产业联盟关系,建设覆盖主要生产区的配送中心和集配中心,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物流效率的提高。同时,在末端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服务站的建设,以及促进快递物流企业在农村建立合作。

  另外,建议要建立政府主导,各级交通、发改、农业、商务、供销、邮政等部门负责的工作协调机制,研究制定本地区农村物流发展工作方案,研究解决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和问题,从而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好在,2023年《中央财办等部门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已把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作为五级书记(省、市、县、乡四级党委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加强组织实施,将为物流企业扎根农村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物流,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