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物流前沿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群“城”逐鹿,物流业卷出一个新万亿赛道?

  近段时间,低空经济“火”了!梳理发现,在相应政策的推动与企业的“追捧”下,各大城市纷纷入局,“支线级”低空物流正成为城市竞争新焦点。

  政策引领,群城逐鹿万亿低空经济赛道

  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项鼓励低空经济发展的政策相继出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今年两会,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报告。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万亿,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财政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到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成万亿级规模的通用航空产业市场。

  与此同时,广东、安徽、山东、浙江、北京、山西等多地密集出台促进低空经济的政策文件,抢占低空经济赛道。

  今年2月,深圳在全国推出首部低空经济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以法律形式支持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抢占低空经济高地。

  2月6日,《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出台,聚焦城市低空载人载货运输需求,开展低空航路航线划设研究工作,绘制低空航图,完善全市航路航线网络布局,统筹利用城市和区域低空空域资源。苏州全市构建低空智慧物流体系,大力拓展城市低空配送场景。

  3月13日,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发布关于印发《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加快培育发展低空经济实施方案(2024—2027年)及若干措施的通知 》,指出,到2025年,低空经济规模力争达到6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80家左右,其中,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1-2家。

  5月15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制《山东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议。方案提出,全省以工业级、eVTOL等各类无人机研发制造为核心的低空经济产业快速壮大,培育亿元级龙头企业2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50家以上,链上企业300家以上,构建形成济南、青岛两核引领,烟台、东营、日照、滨州四点支撑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格局。

  5月16日,北京市经信局发布《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将低空经济培育为引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先导示范产业,将北京打造成低空经济产业创新之都、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其中还明确了一系列具体量化目标,包括力争通过三年时间低空经济相关企业数量突破5000家,在技术创新、标准政策、应用需求等领域形成全国引领示范,带动全市经济增长超过1000亿元。

  5月22日,《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提出到2026年,打造世界领先的低空经济产业高地,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格局。

  5月22日,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推动浙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十条措施》,其中提出,打造全球现代物流发展高地。加快打造单体规模超千亿元航运服务产业集聚区。推动长三角港口群跨港区供油常态化运营。到2027年,新引进港航服务企业100家以上。

  5月27日,南京发布《南京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南京市关于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明确了未来三年南京市低空经济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发展目标包括南京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超500亿元,建成240个以上低空航空器起降场及配套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成3个以上试飞测试场和操控员培训点等。

  5月28日,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西省加快低空经济发展和通航示范省建设的若干措施》,通过实施21条措施,深化全省国家通用航空业发展示范省建设,打造低空经济。

  6月3日,湖北十堰市印发《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提出将该市打造成为鄂西北低空经济发展枢纽城市,力争到2030年,低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相关企业数量突破200家,产业规模达300亿元……

  不难看出,在利好政策推动下,我国低空经济已迎来快速发展期。巨大的市场空间正在吸引着全社会的目光,也成为各大城市的角逐点。

  各大城市拉开速度比拼

  目前,在低空经济领域,已经有一批城市和企业先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用航空飞行器保有量约为3173架,无人机注册数量已达126万架;无人机飞行时长达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近2万家。

  具体到落地情况,广东率先将物流运输明确列入低空经济发展范畴,今年2月,一架5座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盛世龙从深圳蛇口邮轮母港起飞,约20分钟后降落在珠海九洲港码头,标志着全球首条eVTOL跨城跨湾航线首次演示飞行。

  4月1日,无锡市低空物流无人机配送首飞。据悉,此次开通的无人机配送航线共有 2 条,分别是无锡邮政梁溪区吴桥同城处理中心至滨湖区马山揽投部往返线路和顺丰新吴区长江北路至永乐路网点线路。

  4月12日,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完成了首飞。用户可通过“丰翼配送”无人机物流服务小程序下单。通过高效运输模式,深圳与中山的跨城配送服务可实现4小时内送达。

  5月1日,合肥首批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正式开通。飞机目前的飞行速度是每小时60公里,也就是一分钟一公里,承重7公斤以内,不超过10分钟即可完成单程物流配送。即使在下雨天,无人机也能完成整套配送服务。

  5月7日,湖南首条常态化低空物流应用航线在长沙县开通,通过可载重4.5公斤、巡航速度60公里/小时的无人机,最大配送范围半径达7公里。

  5月18日,江西首条商业级“无人机配送”航线开通。该航线单程约7.5公里,飞行往返时长20分钟左右,由丰翼“方舟40”型无人机执飞,飞行高度150米,最大载重16公斤。

  5月18日,河南开通首条低空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本次试航由河南航投通用航空投资有限公司、UU跑腿联合完成。

  5月18日,福建客货邮无人机配送漳州首飞成功。此次首飞的无人机由漳州鹰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空载可飞行1个小时,满载50公斤可飞行20多分钟。

  6月3日,浙江台州专门用于陆岛物资运送的无人机低空物流航线开通,执行本次航线的无人机最大载重30公斤,最大飞行速度160公里/小时。

  专家指出,从时效上看,在偏远或交通不便利山区,使用无人机运输配送时间可大大缩短至十几分钟。低空物流在短途运输、跨区域飞行、城市配送等场景中具有明显优势,尤其是当平面空间所承载的物流运输方式无法满足时,立体空间衍生而来的低空飞行在城市物流应用场景中逐渐展现出较大潜力。

  此外,物流头部企业频频加码低空物流赛道,如陆续发布新机型、新方案,开通新航线,低空物流的落地场景在不断拓展、延伸。

  据了解,截至2024年3月底,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11个商圈落地了28条航线,配送服务覆盖了办公楼宇、休闲景区、市政公园、医疗机构、校园等多种场景,并累计完成用户订单超25万单;配送时长方面,2023年无人机平均配送时长约20分钟,较传统配送模式提效近四成,为消费者节约了超过1万小时的等待时间。

  顺丰丰翼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丰翼无人机物流网络分为公域物流和私域物流。“我们正在搭建以深圳市为中心、覆盖粤港澳大湾区的公域低空物流网络,打造‘区域级物流枢纽+社区级网格点+终端’三级低空物流网络。”他进一步说道。

  京东物流则正在聚焦在三大类应用方向进行试点:一是快递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二是城市即时配送(C2C方向);三是商超配送(B2C方向)。其中,在城市即时配送方面,目前已在西北地区及江苏南京等地进行试点运营。

  离规模化落地还有多远

  目前,低空经济已成为城市、企业积极布局和争夺的重要领土之一。利好政策的推动,良好产业基础的支撑助力我国低空经济加速“起飞”。尽管赛道火热,但离真正的规模化落地还有多远?

  从低空物流适合落地的场景上看,可划分为两类:一是特殊场景物流,即通过利用无人机、eVTOL等优势,可在山区、海岛、景区、偏远地区等特殊场景实现物流运输;二是城市、城乡场景运输,在城市间、城乡间商业化末端配送、即时配送。

  过去的航空货运主要依托民航运输飞机,解决从一座城市到另一座城市的运输问题,飞机落地后将改为公路运输等方式将货物送达集散中心,再通过城市快递送到消费者手中。进入低空物流时代后,长航程运输无人机、城市物流无人机、eVTOL即可提供远程货运和城市物流服务。这意味着将过去面向全国、广域的空管系统,微缩成面向城市、局域的空管系统,对城市空中交通管理来说,无论是航线数量、航空器数量、飞行频次等都将呈现指数级增长。

  那么,面对这一广阔的市场,各城市又该如何布局?业内专家建议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快完善低空物流配套服务基础设施。在硬件方面,配套的物理设施是决定低空飞行器运行的基本硬件条件,需要地方政府在城区规划配套建设低空飞行的机场、无人机起降点、低空物流枢纽等基础设施。软件方面,推动通导设施等保障单元标准化,建设低空飞行所需的通信、导航、监视、气象监测等系统,保障低空通信、导航等安全运行等。打造无人机城市低空物流运营中心和调度监管平台、构建城市低空物流网络。

  二是积极拓展低空物流市场应用场景。积极深入挖掘县域、乡村之间、城乡之间以及海岛等特殊应用场景,不断扩大低空物流产业规模。

  三是支持无人机、eVTOL等技术研发应用。鼓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紧抓无人机关键技术创新突破,扩大试验范围,推动无人机、eVTOL等在智慧城市物流创新应用。

  可见,对于各大城市而言,深度挖掘并确立自身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的独特优势,全面融入并放大,或将成为打造城市新增长级的关键所在。期待在多方合力之下,各城市能乘着“低空经济”东风,开拓低空经济发展新空间。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物流,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