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社会热点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2024,物流业热门赛道在这!

  近年来,随着智慧物流的不断推进,智能化仓储与分拣、无人机、无人车等大规模应用,物流行业装备加速升级,效率不断提升,“次日达”“小时达”“分钟达”等不断刷新着人们对物流速度的认知,智能物流技术已崛起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强劲动力。

  低空物流“蓄势腾飞”

  一架架装载着货物的无人机飞向山顶,为景区配送上山物资;坐在家里看电视,无人机外卖配送“从天而降”……这些原本出现在科幻电影里的未来生活,随着低空应用场景的加速拓展,如今已走进现实。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通用航空飞行器保有量约为3173架,无人机注册数量已达126万架;无人机飞行时长达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截至2023年底,中国共有无人机设计制造单位约2000家、运营企业近2万家。

  伴随无人机应用场景越来越广,“低空经济”打开了物流竞争的新赛道,各大城市亦纷纷入局,拉开速度比拼。4月1日,无锡市低空物流无人机配送首飞;4月12日,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完成了首飞;5月1日,合肥首批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正式开通;5月7日,湖南首条常态化低空物流应用航线在长沙县开通;5月18日,江西首条商业级“无人机配送”航线开通;5月18日,河南开通首条低空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6月3日,浙江台州专门用于陆岛物资运送的无人机低空物流航线开通……

  与此同时,企业也在加快相关业务创新,如顺丰无人机航空运营(试点)业务、京东全国范围内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升级、美团无人机配送航线试点、东部通航低空“的士”等。

  可见,低空物流被视为低空经济的重点发展趋势之一。随着航空运输网加速建设,低空物流将广泛开展应用试点,效率优势将更加凸显,并逐步成为带动低空飞行活动增长的重要力量。

  无人物流车商业化运营提速

  最新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5月,无人驾驶领域公开14起重要投融资事件,披露融资总金额超89亿元人民币。其中主线科技、鉴智机器人、超星未来等企业融资金额超亿元。

  商业化运营是自动驾驶企业存活的根本,回顾物流车无人驾驶商业化落地进程,部分行业中领先企业商业化试运营区域已从超大型城市向各地一线城市蔓延,加速自身产品商业化落地。

  6月5日,九识智能在新加坡通过CETRAN的自动驾驶测试项目,并由新加坡陆路交通局(LTA)向九识智能颁发了新加坡境内首张无人物流车牌照;5月30日,新石器获颁上海首批无人驾驶装备识别标牌。继北京之后,新石器又拿下一个一线城市路权,让无人车在华东、华南地区的规模化落地再提速;5月20日,内蒙古顺丰首批5辆无人配送车在鄂尔多斯市投入使用;5月22日,文远知行宣布,获得广州市颁布的远程测试(无人)牌照和载货测试牌照,旗下自动驾驶货运车Robovan获准在广州市开展自动驾驶城市货运车“纯无人测试”及“载货测试”……不难看出,发展无人物流车是新趋势,更是新方向。

  随着全球5G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逐步推进,无人驾驶汽车行业市场规模显著增长。麦肯锡预测,预计到2025年,我国低速自动驾驶汽车年销量将达到19万辆,其中物流配送领域将达到8万辆。世界经济论坛预测,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最后一公里”配送需求到2030年将增长78%,用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车辆将增加35%。

  AI开启物流供应链新时代

  目前全球AI进入了爆发式发展,AI风暴来袭会对全球供应链带来颠覆性变革。目前,多家领先的快递物流企业正在开发和部署基于AI的解决方案。

  如2023年9月,顺丰科技发布智慧供应链最新成果——“丰智云”系列产品。据悉,“丰智云”产品体系是顺丰科技借助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2B销售与2C零售中的各种需求场景进行精准预测和优化的重要工具。同月,顺丰版ChatGPT“小丰智答”上线,其基于大模型技术,为企业定制AI智能数字员工,旨在通过学习企业的私有数据,打造客服、销售等各垂直领域专家或跨岗全能助手。

  中国外运所属外运物流于2023年12月正式发布智能盘点机器人“小悠盘”。据悉,智能盘点机器人“小悠盘”是中国外运历时5年自主研发的智能盘点设备。该设备以AI视觉技术为核心、以AGV为载体、以升降机构与视觉相机组为执行机构,针对货物整托和散托等不同存储形态,可实现每个库位货物信息的自动识别采集和校验等功能,具有适配性强、迭代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多种托盘式货架类型,可代替盘点人员,安全、高质、高效完成盘点作业。

  菜鸟将AI技术不断应用到仓储、分拨、运输、配送、驿站等各个业务场景中。为提升运营效率,研发高精度预测和智能调度系统,以提升供需匹配和资源利用率;为应对跨境物流链路长、环节多的问题,研发全链路机器视觉系统,降低包裹错分率,提升履约质量;为应对不同国家海外消费者沟通的问题,研发跨语言多渠道智能客服产品,支持跨境卖家和物流企业提升海外消费者的服务能力。

  京东推出多款创新应用,如NeuScan智能结算台、NeuHive蜂巢空间机器人、NeuGlass京东超级眼镜、NeuBot京灵服务机器人、地狼搬运AGV等,为零售、物流、市政等领域提供了智能化的解决方案。京东AI业务的发展,为京东的收入和利润带来了显著的提升。根据京东2023年三季度财报,京东集团收入达到2,477亿元人民币(约340亿美元),同比增长23.5%;服务收入达到524亿元人民币(约72亿美元),同比增长36.8%,占整体收入的比例首次超过20%,达到21.2%,其中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的同比增长19.3%。

  如今,AI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拓展越来普遍,特别是在数据分析、方案优化、风险管理、场景模拟等方面的应用。同时伴随导航技术、路径规划技术、机器视觉技术、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快速进步,使我国的AGV、AMR、RGV、码垛机器人、分拣机器人与无人配送机器人等各类物流机器人都得到发展,并以场景应用为抓手,利用先进信息技术,不断推动内部实践向外部赋能,通过物流行业前沿解决方案为行业创造更大价值。不难预见,在未来,“AI+物流”将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伴随智能科技时代到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5G、无人驾驶及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在仓储作业、干线运输、城市物流及末端配送等众多物流场景中不断深入应用,在物流黑科技的加持下,物流业全面提升物流的效率与能力,不断更新迭代行业生态。下一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如何助力行业“加速跑”?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物流,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