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如何逐“新”提“智”

九州物流网2024-10-08

  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新能源车的发展势如破竹。数据显示,1-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0.8万辆和703.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和30.9%;而且截至2024年7月,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首次超过燃油车,达到51.1%,8月份渗透率更是达到53.9%。这一转变与增长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成效,也是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

  未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其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是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不在“卷”,而在“新”——通过技术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拓展新通道有力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

  ▍势如破竹,发展转向市场驱动

  购车补贴、购置税减免、充电设施建设的加速推进……这些政策大礼包不仅大大降低了消费者的购车门槛和使用成本,更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和规模化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从政策支持到市场驱动

  9月3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最新一期“汽车消费指数”显示,2024年8月份汽车消费指数为82.9,环比上月有所上升,预计9月汽车销量好于8月。其中在新能源汽车的产销方面,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09.2万辆和11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9.6%和30%,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4.8%。

  如此亮眼成绩的背后,无疑是各方协同的成果。先来看政策方面,以最近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为例,其中就明确提到,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

  再来看企业方面,据企查查发布的数据显示,国内现存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111.43万家。近十年相关企业注册量呈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全年注册相关企业达18.18万家,同比增长111.51%,达近十年增速峰值。2022年、2023年全年注册量分别同比增长38.14%、26.14%至25.11万家、31.67万家。截至9月20日,2024年已注册21.73万家相关企业。

  政策的鼓励与企业的积极落地,以及消费者的快速响应,让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显著增长,政策驱动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物流 100 人(智库)专家、天津德利得物流有限公司原运营总监恽绵指出,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政府不仅降低了新能源汽车的购车成本和使用成本,还加快了充换电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蓝谷智慧(北京)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水利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跨越式发展除政策驱动外,日益完善的充换电基础设施等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他表示,从行业整体发展来看,国内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新能源汽车加速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阶段。

  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上海大区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指出,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得益于环保意识及产业链升级等。该负责人表示:“当前公众的环保意识显著增强,新能源汽车作为绿色交通的代表,其零排放或低排放的特性使得它成为替代传统燃油车的重要选择。”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首席品牌官宋兆桓对此持相同观点。他告诉记者,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来讲,我国能源结构“富煤、少气、贫油”,石油对外依存度超72%,其中汽车就消耗了我国石油总量的70%。一定程度上来说,汽车的新能源化转型决定了我国能源安全最终能否顺利实现。传统汽车是燃油消耗大户,商用车尤为突出。因此推广新能源商用车,将成为促进我国社会能源结构转型,降低对外石油依赖、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

  宋兆桓进一步表示:“发展新能源商用车也是符合国家培育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号召。当前,‌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4%,而欧美日韩等国家只有6%~8%,高昂的物流成本已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瓶颈之一。而商用车行业的新能源化是我国发展绿色物流、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的战略需要。”

  其实成绩的背后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基本形成,从上游的电池材料供应到下游的整车制造,各环节都有大量企业参与,并在国际市场中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新能源汽车产业也从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集装箱物流事业部副总经理杜庭刚对本刊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崛起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产业链支撑。这一支撑体系涵盖了从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制造、整车生产到车后市场服务的全产业链环节,形成了高效的产业生态系统。特别是在电池等核心技术方面,多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已形成品牌效益。”

  挑战与机遇并存

  恽绵表示,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的优势在规模效应。政策不断加码让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迅速起势,主机厂有足够大的热情积极提升产能和加大创新力度。目前,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在电控部分及智能部分是绝对走在世界前列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在市场上经受考验的时间并不长,需在三方面重点布局,以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首先,需要在机械部分稳扎稳打,而不是只注重酷炫的功能。其次,要继续加大创新力度。企业在创新中需要找好价值定位,拥有战略上的定力。目前,无论是比亚迪还是“尉小理”们,在产品及品牌方面的区别度并不大,还需在差异化方面多下功夫。再者,加强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新能源汽车不是简单地将现有燃油车或在传统汽车平台上进行改造。”恽绵表示,在新能源车的研发中需要涉及动力学、震动、噪音等多学科,而在这方面我国缺乏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国外相比还处于劣势。

  “如前所述,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与之相较,新能源商用车距离‘省钱、好用、高效’的目标差距还较远。”恽绵进一步强调,这是真正考验企业的创新能力、对市场的理解能力和对政策执行落地的关键,更需要企业与政府、行业协会加大沟通力度,积极参与到相关政策的制定中来,让产业向着更加良性与可持续的方向不断进阶。

  王水利则从新能源车的服务与技术创新平台角度阐述了新能源车产业的痛点。在他看来,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难点主要包括电池回收问题、能源供应限制、充换电设施不足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我国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电池回收行业存在“小、散、乱”的局面,甚至无资质“黑作坊”无序扩张、跟踪溯源难等问题日益凸显。因此,需要国家和地方主管部门进一步健全并严格落实电池回收利用的相关管理要求。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用电高峰时段,电动汽车快充将导致电网负荷增加,需要升级和改造现有能源系统,并实现清洁能源的有效输送和存储。对此,王水利建议,政府、电网、企业和社会各界需形成合力,劲儿往一处使。政府可以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来鼓励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电网可以根据用电需求持续优化电力供应结构。

  作为在汽车物流领域深耕多年的物流公司,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在服务众多中外知名车企的过程中,观察到近年来中国新能源车产业链呈现出政策支持强、市场规模大和产业链完整三大特点的同时,也存在部分电池的安全性、国际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可能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造成影响。因此,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国际市场、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工作。

  ▍激活新引擎,智能化成主战场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为人们生活带来便利、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的同时,一些“内卷式”恶性竞争的迹象也在浮现,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隐患。企业该如何跳出内卷思维,发掘更多新价值?

  智能化成主战场

  “在度过疯狂生长的成长期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必然向集约化迈进,产业链也将变得更加集中。”杜庭刚进一步表示,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进一步加强风控管理,确保在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财务风险等方面做到有效防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稳健发展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的确,随着市场从增量转向存量竞争,行业内的“马太效应”将愈发显著,资源和市场份额将持续向头部企业集中,竞争力较弱的车企面临加速淘汰的风险。这不仅考验着车企的市场适应能力,也推动了行业整体的优化和升级,具备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将获得更多发展空间。

  这与恽绵的观点一致。他表示,“卷”是市场行为,“新”是战略行为,两者的逻辑不同。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卷”依然是企业的立身之本,要想拥有“卷”的资本则必须通过创新来支撑。那又该如何创新?与时俱进的智能化便是其中之一。

  长城汽车可谓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向“新”求变的企业。“造车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战役,比拼的是持久力和耐力,而不是短期的速度。”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央视直播中谈到了目前的“内卷”是恶意竞争,很多车企在进行低于成本价的竞争。他认为,销量哪怕跌破前十,也要合规、把握底线,要做正确的事儿。正是在智能化赛道的扎实布局,让其在价格战中脱颖而出。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新能源车型销售12.98万辆,同比增长44.89%,连续4年增长;海外销售19.98万辆,同比增长62.09%,连续8年增长。

  在长期主义支撑下,长城徐水智慧工厂变身为全球最先进的整车工厂之一,其焊装车间自动化率100%,有完整的追溯系统,并运用了大量视觉、AI大模型等智能化算法。比如“蚂蚁物流车”2021年投入使用,应用了L4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完全自主运行,目前已经投放了20台,智能化程度非常高。此外,工厂和周边零部件子公司间还实现了10分钟空中物流,工厂还配有光伏发电节能减排。就连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启动造车项目时也曾来到徐水智慧工厂两次,重点学习产线的设计和布置。

  面对智能化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该如何突围?在苇渡科技创始人韩文看来,唯一不“卷”的办法,是通过推出具有差异化、异质化的产品,吸引不同类型的客户,从而建立一个与众不同的品牌。苇渡科技纯电动重卡续航里程高达670公里,是全球同重量级别以内续航里程最长的重卡,较国内多数油改电车型续航里程提升120%以上。并且,通过苇渡科技800V高电压快充平台,重卡仅需35分钟便可完成400公里续航里程的充电任务,较国内多数换电重卡更便利。

  足见,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的过程中,物流亦是受益者。表面上看,新能源商用车的逐步发展为行业绿色化转型注入动能,为企业践行“双碳”目标提供助力;更深层的是,在这过程中物流新价值不断被挖掘。

  发掘物流新价值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智能化转型浪潮席卷而来,物流行业也站上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彰显着愈发引人注目的新价值——这不仅深刻改变了物流服务的内涵,更引领着整个行业向更加精细化、标准化的方向迈进,为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前述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上海大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正朝着智能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物流的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可以促进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车产销规模的扩大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全新结构,对物流服务提出了精细化、标准化更高的物流供应链服务要求。这推动了传统物流服务提质增效,促进了物流与新能源车产业链的深度协同发展,补链强链。

  另一方面则是推动绿色低碳物流发展。新能源汽车的环保特性要求物流行业采取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物流解决方案,如使用电动等低碳零碳运输工具、优化路线规划以减少碳排放、采用环保包装材料等。

  “商用车有商用车的特质,除了充当‘多快好省’的运输工具,还与物流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CEO范现军表示,面对新能源与智能时代的商用车,理应比乘用车进行更加彻头彻尾的“数字化”。

  为此,远程的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利用卫星的科技赋能,进化为拥有星基感知的超级商用车——全时、全域无死角的通信能力,将对商用车在智慧物流、应急救援、多式联运等领域产生极大的正面影响,让商用车与物流运输集体进入高阶智能化形态。具体的应用场景包括实时监测车辆状态,打通品牌售后服务平台,提供智能化的车辆维护、补能方案,结合大数据不断优化匹配物流方案,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智慧运力解决方案。

  为了把握物流新机遇,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协同中远海运集团航运及港口优势资源,为中国汽车出海提供了创新、安全、定制化的端到端全程供应链服务;还通过数字化平台和专业化服务,确保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高效运输;同时利用全球网络资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海外“最后一公里”运输提供了有力支撑,切实保障“国货国运”。此外,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还通过开发小程序、嵌入机器人、升级现场数据采集工具等数智化创新手段,大幅提高装箱以及数据采集的效率及准确率,为客户提供可视化的追踪服务,确保运输过程安全可控。

  而作为物流供应链企业的怡亚通,为助力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专门打造了“三网合一”方案:一是境内端的陆路服务网,包括国内端的仓干配、物流、园区管理,怡亚通拥有自研的数字货运平台,以保证客户在国内端运力的时效性。二是跨境服务网络,包括保税物流、进口分拨、通清关能力,以及智能仓共享仓。三是多式联运网络,境外怡亚通通过公铁联运、铁海联运、铁铁联运、铁水联运以及运营的几个班列的平台,实现境内境外一体化服务。其对新能源车企的服务涵盖了从零部件生产、进RDC或者整机进RDC再从RDC进入到发货地口岸、目的地口岸,从目的地口岸再发往海外的主机厂。

  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寻找新的增长点,新能源车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以缓解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

  ▍多措并举,开辟新能源车出海新通道

  如今,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出口“新三样”的支柱。但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挑战,如高额关税、海运安全保障、贸易壁垒和市场竞争等。未来,我国将如何拓展新通道,推动新能源汽车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

  数据显示,2022年、2023年、2024年1-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分别为67.9万辆、120.3万辆、81.8万辆。从出口目的地看,中国新能源汽车不但在中南美洲、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受到追捧,在比利时、英国等高端市场也备受青睐。

  可见,中国汽车高质量发展的“硕果”已遍地开花。但我们也要理性地认识到,不能简单地把汽车出口数量作为评判标准。因为汽车行业从来不是自由竞争市场,在任何国家都是支柱产业,与GDP、就业、税收等强相关。而且,除了常规的“关税战”,还会有反倾销反补贴以及其他政治因素突然而至的罚款。零关税的市场可能还有消费税、教育税、工业产品税等,市场隐形成本反而更高。

  创新方式方法

  杜庭刚坦言,当前贸易摩擦与地缘政治冲突,直接威胁到物流链的稳固,供应链的中断风险骤然上升,为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带来不确定性因素。

  “此外,新能源汽车运输过程中的特殊性更是加剧了挑战的复杂性。安全、运力、成本,是横亘在物流企业面前的三大难题。”前述负责人进一步指出,锂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特殊的危险性要求物流全程必须实施严格的安全管控,从订舱的精确计算到装箱的专业操作,再到报关的严谨流程,直至运输途中的实时监控,每一个环节都需精益求精,不容丝毫差错。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宽体设计,使得传统运输方式面临空间挑战,如何在有限的运输工具内高效利用空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而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出口量的激增更是对物流企业的运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保障运输效率,成为物流行业必须攻克的难关。

  对此,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则认真研究新能源车辆运输的主要特点,在物流方案设计中取得了突破,为广大车企提供一站式、管家式服务。比如,除了传统的集装箱整车运输、汽车滚装船运输以外,中远海运集团利用多用途纸浆船运力资源,创造性地开发了“可折叠商品车专用框架”运输模式,不仅适配普通轿车、SUV,也可适配大巴、重卡等,为国产车整车出口提供了新的运输方式和物流方案。

  此外,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为满足装箱时危险品监装要求,指派专职危险品监装员驻码头办公,现场协调改进新能源车的监装方案;通过开发小程序、嵌入机器人、升级现场数据采集工具等数智化创新手段,大幅提高装箱以及数据采集的效率及准确率,为客户提供可视化的追踪服务,确保运输过程安全可控。

  山东港口物流集团也结合上述痛点给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其与青岛港紧紧围绕业务发展目标,合力广拓国内外市场,推介港口物流服务优势,与多个主机厂达成合作。为全面满足客户物流需求,业务团队创新操作模式,优化整车出口物流方案,通过“前置仓+物流”“单航次大票货”等个性化整车物流服务,提升整车出口作业效率,推进整车出口业务实现新突破。据介绍,今年7月份,其操作的整车主要为重卡、挖掘机、乘用车等,种类多、时间紧、批次多、批量大。为确保业务顺利推进,业务团队充分发挥“港口+物流”发展优势,科学理顺车辆集港、查验、装船、报关等一系列作业流程,提前安排机械人力,确保各项操作有序衔接,高效做好装箱、捆扎、发运等工作,减少车辆在港停时,提升整车发运效率,擦亮整车物流服务金字招牌。

  强化合作意识

  某汽车制造业高层曾感慨:“我们的征途,远不止于简单的产品出口。‘走出去’的口号虽响亮,但真正的全球化战略,在于构建起海外的生产制造能力,那是深入市场腹地、融入当地生态、实现品牌跃升的必经之路。出口或许能带来一时的市场反馈,但唯有在海外扎下根,形成真正的制造与供应链闭环,我们才能说真正地‘走出去’、稳步‘走进去’,并最终‘走上去’,在全球汽车版图上占据一席之地。”

  遗憾的是,中国企业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往往面临单打独斗的困境,特别是与关键零部件供应商的协同出海尚显不足。这种分离不仅削弱了整体的竞争力,也增加了海外运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因此,构建更加紧密、全面的国际合作网络,成为中国汽车制造业出海的重大课题。

  正因如此,车企及相关企业与物流企业都开始转变思路。如在车企及相关企业方面,比亚迪为了把中国生产的汽车出口到海外,去年订购了 6-8 艘远洋汽车滚装船,总造价接近 50 亿元。比亚迪泰国工厂已于7月4日正式竣工投产;其还宣布将在匈牙利、墨西哥等国新建整车工厂,因为去欧洲的跳板则是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根据《欧盟法》,在欧盟 27 个成员国组成的大市场内,商品、劳动力、资本和服务可以自由流动,所有成员国之间的汽车关税为零。因此,宁德时代、亿纬锂能、欣旺达、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中国电池厂商纷纷赴匈牙利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车企及相关企业在海外建厂投产,当然少不了物流的支撑。在物流企业方面,如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凭借其深厚的行业经验和广泛的全球网络,全程助力一汽进出口两个海外KD工厂生产组装项目快速落地,帮助客户提前实现了量产,为“红旗2025海外跃迁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3月,长城汽车为提升全球全链物流能力,长城汽车旗下蚂蚁物流与中远海运特种运输股份有限公司在河北保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互利共赢。双方在国际物流和全球化发展方面成为长期合作伙伴,在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出口全程物流服务、海外物流体系建设等维度开展深度合作,重点聚焦船货协同、物流网络共建等领域,共同助力中国企业实现高质量出海。

  “在墨西哥、巴西、阿尔及利亚、希腊等地,中远海运物流供应链与中远海运集团内海外公司、当地伙伴合作,依托对方的仓储、配送资源,共同攻克海外报关、运输等难题,为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提供端到端全程物流服务。”杜庭刚表示,不管是样车参展、商品车批量上市销售,还是海外工厂零部件供货,通过制定全套物流解决方案,有效解决中国车企出海的物流后顾之忧。”

  解决问题的方式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海外市场也瞬息万变。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还是会面临宏观政策风险、产能落地的合规挑战、文化差异与消费偏好的适应、基础设施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及市场竞争压力等多方面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仍需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技术水平、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努力。而我国物流企业,也应当顺势而为,抓住其中机遇,以更加高效、智能的姿态,为新能源汽车出海贡献力量。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你的观点

50%赞成
50%反对
中国零担物流首选品牌 广告广告

相关推荐

最新评论

查看更多精彩评论>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