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物流网2024-07-30
近期,人形机器人赛道持续火爆。
6月27日,Agility Robotics与物流巨头GXO Logistics签署多年期协议。7月15日,通用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完成数亿A轮战略融资,资方来自阿里巴巴、招商局、上汽集团等。7月22日,特斯拉CEO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表示,特斯拉明年将小规模生产人形机器人,有望后年量产,据悉,人形机器人是马斯克为解决特斯拉工厂劳动力短缺提供的一个方案……嗅觉灵敏的读者或许已经察觉,在仓储物流领域内,人形机器人市场正孕育着巨大潜力。
▍前仆后继,人形机器人赛道火热
据国际投行高盛预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540亿美元。
近年来,一大批人形机器人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成长起来。国外科技型企业有波士顿动力、特斯拉、1X Technologies、Agility Robotics等,国内诞生了如优必选、达闼机器人、傅利叶智能、智元机器人、开普勒、逐际动力等。
赛道的火热也引来了投资者的目光。
1月,星动纪元公布获超亿元天使轮融资,由联想创投领投,金鼎资本、清控天诚跟投,老股东世纪金源超额追投。这是一家研发具身智能以及通用人形机器人技术和产品的新兴科技公司,其研发的人形机器人“小星家族”已完成5代产品进化,预计2025年实现科研场景小批量出货。
2月,美国人形机器人初创企业Figure AI宣布获得6.75亿美元(折合约49亿人民币)融资,投资方包括微软、Open AI、英伟达、亚马逊旗下基金、LG Innotek、三星旗下投资机构以及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等。
2月,宇树科技宣布完成B2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美团、金石投资、源码资本,老股东深创投、中网投、容亿、敦鸿和米达钧石跟投,融资近10亿元人民币。据悉,2023年8月,宇树科技正式发布首款通用人形机器人H1,这是国内第一台能跑的全尺寸通用人形机器人,具备全球近似规格最高动力性能。
3月,据天眼查显示,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股东红杉中国、M31资本、上汽投资,截至目前,成立仅1年1个月的智元机器人已完成6轮融资,该公司投前估值达70亿元。
4月,开普勒探索机器人完成天使轮融资,融资额未披露,参与投资的机构包括尚势资本、北洋海棠基金。开普勒探索机器人专注于通用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及应用生态,已经发布包括先行者K1、先行者S1和先行者D1三个型号在内的先行者系列通用人形机器人。
4月中旬,触觉传感器研发商帕西尼感知科技宣布完成数亿元A轮及A1轮融资,其中新奥资本为A轮领投方,A1轮为北汽产投、南山战新投、盈富泰克联合投资。据悉,该企业自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会发布了全行业首款搭载多维度触觉传感器之人形机器人TORA系列产品以来,以多维度触觉传感器PX-6AX的规模化量产为入口,突破人形机器人多模态触觉感知能力和智能化瓶颈,加诸自研基于触觉模型的控制架构PX-Core,使人形机器人获得更加全面准确的环境感知能力,为其产业落地和广泛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6月,小米机器人发生工商变更,新增亦庄国投旗下北京屹唐创欣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为股东,同时公司注册资本由5000万元增至约5555.56万元。小米机器人于2023年4月成立, 已经先后发布仿生四足机器人——CyberDog 2以及人形机器人——CyberOne(铁大)。
6月,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银河通用)最新宣布完成天使轮融资共计7亿元人民币——包括美团战投、北汽产投、商汤国香基金、讯飞基金等战略及产业投资方;启明创投、蓝驰创投、经纬创投、源码资本、IDG资本等头部财务机构,光源资本也参与了早期投资。银河通用研发的第一代产品——盖博特(Galbot)问世,据悉,这是一款轮式双臂通用具身机器人,目前已经实现抓取随机放置的透明、高光等物体,甚至已进一步掌握类似开柜子、开抽屉、晾衣服等灵巧手泛化操作技能,预计今年内就能看到其自研的通用具身智能机器人逐步进入真实商业场景。
7月,通用机器人公司逐际动力完成数亿A轮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招商局创投、上汽集团旗下尚颀资本领投,原始股东峰瑞资本、绿洲资本和明势资本跟投。这也是阿里出手的第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据悉,逐际动力专注于具身智能与足式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产品包括人形双足、四轮足机器人及相关软硬件解决方案,落地应用于智能制造、工业巡检、物流配送、家庭服务等领域……一笔笔融资正在人形机器人领域涌现,俨然是当下最火热的赛道之一。
▍聚焦仓储物流业,人形机器人成色几何
有了产业资本的资源赋能,人工机器人迅速走向实践。同时,凭借其类似于人类的身体结构和动作方式,以及出色的环境适应性和任务灵活性,在仓储物流行业中展现出独特的应用潜力和显著优势。它们能够胜任各种复杂的搬运、分拣和盘点任务,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同时降低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因此,仓储物流业成为了人形机器人的大型练兵场。
先看国外企业。2017年,波士顿动力结合此前军事用途的四足机器人推出Spot机器狗,这是他们首款商用机器人,2021年,波士顿动力推出商用版仓储物流机器人Strech也是他们试探商业化应用的一步。相较Spot机器狗,它们用吸盘“搬砖”更适用于工业和物流领域,也提升了高度至3m和续航能力(800个箱子/小时,续航8小时)。
7月9日,Agility Robotics在视频网站发布Digit在亚马逊仓库中工作的视频,分别以实时和6倍速度展示了其筛选和搬运物料箱的作业场景。溯源发现,Digit在亚马逊的“实习”始于2023年10月。如今,经过3个月的历练后,Digit已表现相当出色。
除了亚马逊之外,Digit还在GXO Logistics等大型物流公司的测试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据悉,6月27日,Agility Robotics已与GXO Logistics签署多年期协议,将在GXO的物流运营中部署Digit人形机器人。此次部署是在去年成功试点基础上的延续,旨在将功能完备的数字人形机器人引入实时仓库环境。
此外,成立于2014年的挪威机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所推出的轮式机器人EVE,也被设计用来执行包括巡逻、搬运等多种任务。Apptronik与NASA合作研发并推出的其第一个商业人形机器人产品Apollo。在公开公布的视频中,也多次展示了Apollo的物料箱拣选、货物卸载等能力。
再看国内企业。被称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其主要收入则来自教育及物流智能机器人。据优必选2020、2021和2022财年财报显示,优必选来自教育、物流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的收入占比分别达84.4%、79.8%和77.3%,2023年上半年,这两类智能机器人及解决方案占比达到58.4%。不过,近两年来,教育型智能机器人业务受到了教培市场收缩的影响,而优必选的物流智能机器人产品及解决方案又极度依赖于少数大客户。
智元机器人研发的产品是人形机器人名为“远征A1”,在形态上与人类相似,具有双足行走、智能任务执行和人机互动的能力,预计将应用于柔性智造、交互服务、教育科研、特种替身、仓储物流、机器人管家等多个场景。2月28日,智元机器人与临港集团举行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智元机器人创始团队表示,智元机器人研发中心、测试基地、生产制造基地先后落地临港集团园区。面向未来,智元机器人的产品将稳步实现在临港的本地研发、本地制造与本地应用。
开普勒人形机器人则包括先行者K1、先行者S1和先行者D1三个型号,具有高度仿生的类人结构和运动控制,适用于多种场景,如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搬运、以及危险环境检测等。目前,市场开拓的反馈非常积极,已经签订了多份意向订单,并获得了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青睐,包括海外安全巡检企业以及国内外多家知名物流公司等。
4月,逐际动力展示了“CL-1”的最新应用进展,机器人可以完成基于实时地形感知一步一阶上楼梯、起跑加速、转身往返等运动。7月逐际动力官宣完成由招商局等创投数亿A轮战略融资。
作为其创投投资团队之一的招商局曾公开表示:AI是招商局集团“第三次创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重要方向之一,通用机器人作为AI技术的重要物理载体,未来将走进千行百业。而招商局集团作为一家综合央企,在交通物流、综合金融及城市与园区综合开发领域拥有着丰富的应用场景,对逐际动力的投资是集团在产业人工智能创新布局的重要一步。
傅利叶智能相关负责人也曾公开透露,今年的人形机器人计划将下线500台,用于承担短距离递送物品等职责。
专家指出,在仓储物流领域,目前市面上大量辅助人的机器人都是特定物流场景内的局部替代,比如实现识别、移动、抓取、搬运等功能机器人。大多数机器人仍然只有“机器”属性,只是一个“工具”,而作为人型物流机器人,则不再只是停留在“工具”层面,具备更多“人“的智能,这也是未来需要探索的重点方向。
▍离规模化落地还有多远
当大量科创企业在智能、成本两端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叠加资本的助推,一时间,令人们感到人形机器人商业落地近在咫尺。
事实上,高额的成本与售价,仍制约着人形机器人进一步推广落地。
据了解,达闼机器人报价39.9万元起、天链机器人价格在50万~100万元、宇树H1单台售价约65万元、乐聚公司的“夸父”机器人单价达60~80万元。同时,还在起步阶段的人形机器人仍极高的研发成本和较长的研发周期,在没有实现规模化投产之前,大多人形机器人厂商依然不具备强有力的盈利能力。
而从技术上看,人形机器人想要实现敏锐感知、准确决策和灵活执行的能力,都需要人类顶尖的科技支撑。如硬件方面的行星滚柱丝杠,对研磨的要求特别高,一些机器人企业因此被“卡脖子”,制造成本也随之被拉高。
此外,人形机器人规模化数据也是整个行业当下的痛点。目前,人形机器人主要数据来源是国外的开源数据,以及研发机构通过动作捕捉、视觉捕捉等方式自行采集。但自行采集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成本,去不断模拟演示。无形之中,时间和人工成本都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么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上述问题是否就能迎难而解?根据《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人形机器人按量产规模不同,降本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小批量千台量级生产,降本20%~30%至约10万美元;万台级别降本50%至5万美元;数十万至百万台大规模量产,降本70%~80%至2万~3万美元。不难看出,人形机器人的确可以通过规模化量产逐渐从样机研发走入商业化阶段。
但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人形机器人在2024年的发展势头强劲,但是要在2025年实现量产仍有一定的困难。人形机器人能否实现量产,要看产业链、研发生态是否完善。客观而言,人形机器人依旧任重而道远。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