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物流网2021-09-25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我国要力争用不到10年的时间实现碳达峰、用不到30年时间完成从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
与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实现碳达峰、再经历60年至70年时间从碳达峰向碳中和过渡相比,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速度更快、力度更大、任务更艰巨,这不仅给我们传统的发展方式带来巨大挑战,同时也孕育着转型发展的巨大机遇。
01
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的内涵与挑战碳达峰是指某个地区或行业的年度碳排放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经历平台期进入持续下降的过程。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可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来抵消,从而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碳达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转降的历史拐点,存在达峰年份和峰值。峰值产生的年份其年度碳排放增长率为零,标志着碳排放与经济发展实现脱钩。
碳中和的“零排放”实际为“净零排放”,即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产生的碳排放,与其通过碳汇、碳交易等方式吸收的碳排放相互抵消,因此,碳减排和碳汇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
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巨大的挑战主要是来自我们全面建设现代化和人们过上更加美好生活所带来的交通发展愿望这种刚性需求,和“双碳”目标——我们对全球承诺的担当责任这种硬约束之间的矛盾所带来的。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在于推动交通运输的低碳绿色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的要义,是实现发展与碳排放增加的“脱钩”。交通运输行业是能源消耗和直接碳排放的大户,而且从发展规律来看,其与现代化进程和人民生活提高具有高度的正相关性。
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及机动化过程中,未来一个时期,交通运输领域的资源占用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还将继续增加,一步做到全面“脱钩”虽然力所难及,但应经过不懈地努力,加快实现由强度到总量的“双降”。
交通运输行业是主要“碳源”之一。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10.4%。相比欧美等国家,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碳排放具有占比低、增速快、减排潜力大的特点。特别是公路运输,约占全国交通运输碳排放总量的85%以上,是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的绝对主体和减排重点。
对比国外情况,欧美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以后,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一般会占到碳排放总量的1/3左右,同时在工业建筑等碳排放显著下降的情况下,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还要保持持续增长,尤其是在主要城市的碳排放所占比例比我国要高很多。从有关规律来看,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碳排放还会持续增加。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和机动化“三化叠加”发展过程中,未来一个时期国民经济和交通运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交通运输发展的技术水平和用能结构尚不能发生根本性转变,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排放总量还将继续增加,减排压力大,形势严峻。
从某种意义上讲,可能交通运输领域是我国碳排放最后达峰的产业领域之一。
02
推进交通运输低碳转型的主要途径与机遇从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目前碳排放结构来看,公路是主体,占85%以上;铁路占0.68%;海运和航空大约为6%左右。对照这样一个结构,下一步我国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转型方面,主要的途径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结构优化。宏观层面:优化运输结构,统筹综合运输体系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优势。中观层面:改善路网结构,提高技术等级;调整客运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抑制私人小汽车过度发展。微观层面:调整运力结构,促进运输车辆大型化和拖挂化。
二是管理提升。宏观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和财税制度,建立能耗和排放标识制度。中观层面:推广应用ITS技术和ETC技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减少交叉口和收费站的怠速等候;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调整运输经营结构,提高运输组织化与集约化水平和运输效率(实载率)。微观层面:严格实施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和排放标准,落实市场准入退出制度,加强在用车辆检测、维护,加大减排宣传力度,引导公众选择绿色交通出行等。
三是技术进步。宏观层面:大力推广应用公路建设与养护先进技术与装备,提高公路设施的耐久性和减排效能。中观层面:开发新能源汽车,提高车辆自身排放技术水平,改善营运车辆发动机技术状况。微观层面:加强驾驶员培训,推广节能驾驶操控技术等。
四是需求侧管理。在宣传教育方面,倡导绿色消费,加强文化创新。我国国情决定了解决交通问题不能走欧美发达国家小汽车为主的老路。但我国又处于“三化叠加”的发展期,人们拥有小汽车的意愿要比过去任何时候强得多。这就需要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城市居民改变行为模式,尽量选择绿色出行。要改变目前公众“有环保意识但缺环保行为”的现象,让绿色生活、绿色交通出行逐步成为一种习惯、文化和时尚。
要特别强调文化创新,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进行扬弃。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改变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建立环境友好的交通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
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和道德水平,明白自身交通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生存发展的长远影响和后果,并能自觉地为社会的长远利益而牺牲一些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
人们应当改变用大排量小汽车炫富、过分追求舒适便捷、以牺牲环境来换取个人享受等行为模式,从而转向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可持续交通模式,促进生态文明建立。
在交通运输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系列技术升级和产业变革,伴随而来的是巨大的投资机遇,主要在交通能源、装备、建筑、物流、生态等方面,有可能都是数十万亿元级的规模。
03
做好推进交通低碳转型的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碳排放源监测体系。以汽车运输碳排放为主要分析和监测对象,并兼顾公路建设与养护施工的碳排放情况,一体研究公路交通运输碳排放问题,建立起有效的监测网络体系和排放清单,摸清底数。
二是强化公路运输“碳足迹”分析。国际上分析测算汽车运输碳足迹,主要有基于能源消耗和排放因子的测算方法以及基于排放模型的测算方法两套体系,我国在此方面的基础还比较薄弱,需要尽快予以加强。据此,科学合理地确定交通运输碳达峰的峰值和时间。
三是合理确定绿色转型发展阶段性目标。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设计几个基准和减排情景,从交通运输全领域、全过程分析减排的潜力和减排成本与效果,构建排放预测模型,提出公路交通运输领域合理的阶段性“碳预算”目标,并据此重点谋划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如燃油车退出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四是强化推进低碳转型发展考核体系建设。可以以碳排放监测、考核内容及其考核指标为重点,进一步拓展和深化相关研究,建立、健全交通运输行业绿色发展指标与考核体系,为打造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提供内生动力。
五是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健全绿色金融和碳交易市场。强化碳循环技术研发,特别是交通运输领域的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技术。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