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物流网2024-07-04
随着L4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及核心零部件价格的持续下探,无人城市配送正成为继Robotaxi(自动驾驶出租车)之后又一风口。
记者注意到,进入2024年,国内已有多家深耕无人城市配送场景的科技公司开展部署运营——从室内配送到室外配送,再到封闭园区和城市运输,无人车配送正在逐步走向常态化运营。
“无人配送商业模型已经初步形成,下一步投资机会的核心要素主要有技术、商业模式和路权。”上海辰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贺雄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技术已经能够支撑部分场景需求,行业正进入批量商业应用前夜。
企业争相融资布局,无人配送市场快速升温
无人车配送,顾名思义是指物品配送过程中没有或有少量人工参与,以机器替代人工或人机协作的方式进行物品配送。目前的无人配送场景包括室内配送、室外配送。
在此背景下,自2024年以来,斯年智驾宣布完成数亿元B轮融资;2月22日,毫末智行宣布迎来超亿元的B+轮融资;2月27日,九识智能宣布完成近1亿美元A轮融资;3月27日,新石器无人车完成6亿元C轮融资。不难看出,无人配送已成为资本市场“新宠儿”。
就在6月28日,九识智能在首次举行的新品发布会推出了4款车,结果半天的订单量锁定了接下来全年的产能。“我原本预估会订出三五百台,但没想到仅半天时间就把全年产能都订了出去。”九识智能CEO孔旗对这一成绩既惊又喜,也从侧面映衬出了无人配送车的火热市场态势。
目前无人配送上游主要是各硬件和零部件供应厂商,既涉及汽车产业,也涉及数字化和智能化配件。贺雄松表示,在自动驾驶产业链上,接下来会持续关注低速、载物、限定场景这种能在短期内快速落地、产生收益的系统供应上。同时,开放道路场景也值得重点关注。
据贺雄松介绍,我国无人配送车能够实现有效降本与上游关键零部件供应商快速发展息息相关。这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技术不断成熟,芯片算力、传感器性能、底盘稳定性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二是价格不断下降,大规模应用将进一步降低硬件成本;三是国产零部件供应占比逐步增加,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竞争格局。
商业化模型接近成熟,政策鼓励无人配送发展
事实上,城市配送“最后1公里”,是物流配送业成本最高的地方,也是自动驾驶最具价值的落地场景。据辰韬资本发布的《末端无人配送赛道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末端配送(快递和即时配送)市场规模将超3000亿元。
“由于无人配送车行驶速度相对低、整车成本相对低、财务模型清晰、产业链和商业模型接近成熟,无人配送赛道正在迎来爆发。”贺雄松告诉记者,物流行业是成本极度敏感的行业,在路权开放的情况下,如果能为末端配送实现降本增效,无人配送车将得到大规模应用。
不过,业内也有声音认为,无人配送即将迎来爆发的预测稍显乐观。当下,国内无人配送仍面临至少三重挑战。首先是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其次,交通法规层面还缺乏对无人配送车这类交通参与者的规定,包括路权、车辆经营权、责任主体等。最后,整体运营成本仍然是制约无人配送车规模应用进程的重要因素。
值得一提的是,6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要推进餐饮外卖点单和配送智能化升级,鼓励根据历史订单、饮食限制和偏好进行个性化推荐,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无人配送。
出行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柴小冬表示,以九识智能最新推出的4款产品来看,随着产品形态的不断进化以及成本的不断下探,这个新事物正在走入到实际的生产应用中,有望成为快递企业的标配,开启城市末端配送乃至物流行业的新篇章。(证券日报)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