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物流网2021-03-18
3月17日晚,顺丰控股发布2020 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0年,其实现总营业收入1539.87亿元,同比增长37.25%,远高于17.3%的行业增长率。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26亿元,同比增长26.39%,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32亿元,同比增长45.74%,实现扣非净利率3.98%,较上年同期提升0.23个百分点。
其中,传统业务增量增收,时效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7.41%;经济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64.00%,贡献了超过 40%的整体收入增量。其他业务板块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合计收入同比增长 51.21%,贡献了超过35%的整体收入增量。
具体来看,2020年,顺丰时效件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 663.60 亿元,同比增长17.41%。经济件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为 441.48 亿元,同比增长 64.00%,业务量同比增长155.86%。此外,其快运、冷运及医药、同城、国际等新业务板块,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成为公司业务新的增长引擎。
2020 年,顺丰快运业务整体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 185.17 亿元,同比增长 46.27%。全年整体零担货量同比增长超过 70%,单日峰值货量达 6.9 万吨,同比增长 103%,其中直营单日货量峰值 4.5 万吨,同比增长 96%,加盟单日峰值货量 2.4 万吨,同比增长 118%,营收规模及业务增速在零担快运主流玩家中均排名第一。
2020年,顺丰国际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 59.73 亿元,同比增长110.40%,成为公司增速最快的业务板块。顺丰同城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31.46亿元,同比增长61.17%,远高行业增速。其整体供应链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 71.04 亿元,同比增长 44.45%,营收增速领先行业。
但众多供应商中,我们认为会杀出一些优胜者。但包装食品和非消费品的供应商不一样,保质期长、商品不用太多加工,使得这类商品迅速在社区团购兴起。
02
社区团购是不是确定的事情?是不是资本的泡沫?
我们从成本和风险两个角度看:
1. 成本是否会随着规模变大而下降?
采购成本。这几家日均销售规模都过了1亿,采购从市级代理也已经变成了省级代理。
获客成本。团长的佣金占比和流量占比都在降低。比如主站导流,滴滴在很多城市车上都开始刷买菜的广告,销售费用占比也会从10%+逐渐降低。
补贴。社区团购类似打车大战早期,但社区团购是省级市场,并不是全国性市场。四家竞争后可能会某个省内剩下两家,形成局部的寡头垄断,当然还会与商超持续竞争。
履约成本。很大程度取决于每个团的量,目前很多团的销售量都没有超过30件,但团效超过30件之后履约成本会有很大的下降。社区团购现在是17%-21%的履约成本,但理想情况下基本能做到9%。生鲜业务,永辉约为10%-12%个点,整体是15%,对比业态来讲,它的成本效率都是最高的,证明了社区团购是有长期存在价值的业态。
2. 会不会有重大致命的风险?
食品安全是大家会比较担心的问题。其实单个商品和单个品类都是区域的小问题,不会像餐饮一样,出问题后对品牌有很大的损失,所以食品安全的风险会有,但不是绝对性致命性的。另外,因为涉及到CPI,即使区域垄断,政策风险也是比较高的,容易招致反垄断等。最近几家被处罚,损失极小,警告性极强(侮辱性极强)。
03
社区团购的核心能力是什么?
我们认为前端流量并不是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分软硬两部分。硬的是物流和供应链体系,软的是IT和算法。物流和供应链重点不是在下游的网格仓,而是上游的生鲜分装中心。
网格仓有很大的规模效应,如果一天是2万件商品,大概需要做到0.6元一单才能赚钱,0.55元就亏钱。如果把单量调到3万单,只要0.4元就能赚钱,网格仓的固定投入很低,但有很多人工的包裹分拣和仓库操作流程,成本多少取决于人工的工作量是否饱满,SKU是否复杂。
现在外包成本约为0.55元,接近2万件的平衡点。对于已经开了一段时间的城市,基本上每件货的履约成本已经低过1块钱。这个履约成本其实对售价10块钱的商品挺有吸引力的,接近了9%左右的整体履约成本。
有规模效应,为什么还说网格仓不是重点?
网格仓是仓配快递,是区域型的,而顺丰这类网络型快递是全国性的。两者完全不同,快递公司不能利用自己现有的优势。全国性快递对应卖的是消费频率比较低、更新快的商品,这些商品不太适合放在本地。像Nike在全中国就两个仓,宁愿用很贵的物流成本也要降低库存损失的风险。而社区团购的业态以仓为核心,依托的是本地经销商的现有库存,所以做的更多的是消费频次比较高、变化不多的生鲜、日化品的品类。
社区团购平台会对网格仓等物流体系有很强的控制,虽然快递公司接了很多社区团购的网格仓在做,但是整个仓储WMS都是平台开发的。社区团购不会像阿里一样,再养出一个通达系来。
虽然网格仓是不同业态,对快递公司没有好的影响,也没有坏的影响。但京东会受社区团购仓配业态很大冲击。京东两千万平的仓库,800万是自有的,基本已经把一二线城市铺满,但没有办法在三线城市铺下去。
单独依靠家电3C品类已经沉不下去了,本来京东是想通过京喜把量做起来之后,再把它的仓配体系下沉到低线市场,但是社区团购基本把三到五线城市所有的仓配通过生鲜引流,未来转到消费品。社区团购业态其实是吃掉了京喜或拼多多未来想发展的市场空间,这其实抑制了京东未来的发展空间。 物流上,第三方真正的机会是生鲜分装中心,这是未来冷链最大的市场。社区团购会催生出几个大的冷链公司,且又没法强力控制。现在社区团购平台卖水果是和大的批发商合作,一天超过1亿元。
但谁负责把生鲜商品从一整箱的水果变成一斤装,或者怎么把一整块肉和排骨切成一斤装?批发商都是走量,有很大的库和很多箱货,做这个操作是很不现实的,第一没有管人能力,第二也没有冒这个风险的意愿。所以谁能做好就会比较nb。
这个环节如果没有做好,生鲜环节品质就难保证。现在冷藏方式基本上是冰袋加棉被,在夏天会有极大的挑战,社区团购一年打两次大仗,一是夏天看品质会不会掉,二是冬天订单量特别大看能不能扛住。
从去年春节来看,基本上大家对量大都扛住了,有一家是物流最差,丢了很多用户,所以补贴的最多。马上到五月份考验品控能力。所以加工+冷链能力对社区团购来讲至关重要。
整体看兴盛优选的生鲜分装中心做的还不错,其他几家做的还比较糟糕。要补足这块能力,需要社区团购培养起一批新的经销商,能建库,脱离批发市场,形成一个仓配体系,一部分卖给社区团购,未来还卖一部分给商超、餐厅。这套冷链+商流体系才有可能长出大型一体化的公司,这类公司我们觉得在每个区域都是稀缺且难以被代替的,因此社区团购很难对其有强力的控制。
多说两句,冷链在国外是没有单独上市公司的,因为冷链是一个极度依赖于上游的业态。比如说前置仓很火,为什么没有一个快递公司去做前置仓?因为它跟所有的上游是强绑定的。现有的冷链公司做的都是物流业务,他们没有母体的商流。未来的冷链公司一定是商流+冷链的公司。 除了生鲜分装中心等硬的体系,社区团购另一个关键的是软件算法。现在社区团购是通过不断的补贴商品,选出最高频的品种,再把销量通过数据积累下来,用算法去订货,慢慢建立自己的供应链。类似外卖,重要的不是骑手和商家,重要的是服务(困住)骑手和商家的平台。 未来谁最终会是赢家呢?短期就是看谁的流量利用率高,看谁钱多,看谁花钱更有效率,长期则看供应链和算法。
当然未来业态和现在可能很大不同。如滴滴买菜在四川开始铺加盟的零售店,通过把店和线上结合来做,慢慢变成一个强加盟连锁便利店的业态,像是一个连锁版的“钱大妈”,可能非生鲜的品种比钱大妈更多,业态跟红旗连锁的商品区别比较大。
这种的杀伤力会比单纯走线上预售会更大一些。社区团购自带流量,与线下各种需要导流的业态都可能有结合,产生交叉销售机会,如母婴店、快递驿站、房地产经纪等。
04
社区团购毁灭价值还是创造价值?
我们认为社区团购对价值的毁灭和创造都有,前期毁灭会多些,后期创造会多些。
价值毁灭上,超市是第一波受冲击,社区团购冲击了他们生鲜产品的引流效果。超市应对的方法是提升服务水平,像之前说到的买菜送上门和前置仓,其实都是在做服务的改进,满足年轻消费的需求。服务改进的问题就是服务会带来成本,这是在存量市场做竞争、提高成本,对盈利不会有改善,只能抵抗竞争,维持现有的销售规模。
价值创造上,社区团购会倒闭超市业态升级。超市只有增加独家商品开发能力才有生存空间,就如国外商超一样。现在国内所有的零售业态餐饮做档口,比如盒马做档口,做现成的食材加工,其实都是开发独家商品。
整体看,国内毛菜或者生肉的市场规模会逐渐萎缩,要开发新市场,就要去做档口现加工或预制菜这类新商品,满足新的消费者需求。中国毕竟是女性就业率最高的国家,不买菜做饭回家直接吃这个市场肯定是过万亿,但是现在才刚开始,2020年才是第一年,一级市场投了很多钱来抢这个市场。
价值毁灭的第二波是批发经销体系。现在社区团购基本上都是从批发市场进货,但其实是在将其消费量转移到自己的平台,实际上市在瓦解整个依托批发市场的经销体系,当然也包括那些小商小贩。
同样,毁灭带来创造。社区团购形成单一的大渠道会养出更大的供应商,零售的标准化带动的力量会沿着供应链往上影响。优先受益的会是工厂,特别是包装类消费品的工厂和品牌。
在低线市场,传统的大品牌的认知度和渠道渗透度都不高,有很大市场空间。面对社区团购新渠道时,大品牌面临对原有渠道的冲击,转型也不够迅速,因此预计在很多工厂和品牌里会杀出新的巨头。这块已经有些跑出来的公司。
生鲜(水果、蔬菜、肉制品)则在更远期才会体现价值创造。因为需要在上游做整合,做标准化,现在社区团购的体量还离得很远。比如兴盛优选只有400亿,而新发地一年是790个亿,新发地的体量都不足以去上游整合任何品类,社区团购在生鲜领域单纯靠零售渠道整合农产品还不太现实。
只有当上面我们说的服务社区团、商超和餐厅的大型公司出现后(冷链商流一体化),其逐渐推出自有品牌商品,承包或联营上游工厂,才将真正实现一线的零售信息与上游养殖和加工打通。在好产品可以卖出好价格时,上游才能出现大的种植户或者养殖户。
05
One More Thing
从宏观看。中国几年前已经过了劳动力人口的拐点,未来人工会越来越贵。对应超市到家和前置仓的人力成本越来越高,市场会逐渐缩小。同样,人们工资高了,消费能力更强,时间更少。
一二线消费者对新商品(预制菜)的需求会增加,但毛菜反而会下降更多。在低线城市消费能力增强,会转成对商品品质和品牌的消费增加,有利于新品牌和大流通商出现。
虽然几家大的物流公司一直在研发无人配送,解决人工成本上升的问题,但离实用还比较远。毕竟中国的工程师人口红利才开始几年,去年中国毕业750万大学生,470万是STEM专业。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缩写。
本文来源于物流指闻,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无